“十一五”期間,洲心以打造商業中心、物流中心、旅游中心、宜居中心為目標,以加快重點項目推進和加強民生事業建設為抓手,有效促進了全街道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平穩健康較快發展。去年全年共引進新項目13個,合同投資金額達65.55億元,實際利用外資67.54萬美元,出口總額272.44萬美元。引進的這些項目規模大、效益高、帶動力強,為該街道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在保持經濟發展不斷增長的同時,洲心也將發展成果惠及群眾,不斷加大民生事業投入,大力改善教育、醫療、居住、安全、出行等方面的保障,努力建設幸福和諧新洲心。
普通街道華麗轉身新型街道
作為典型的城鄉結合型街道,洲心在“十一五”期間經濟高速增長,從一個普通的鎮街華麗轉身為一個集人居、物流、商業、休閑于一體的新型街道。
金海灣、鳳城世家、云山詩意、金信藍灣、城市花園(城中村改造)等一大批高檔樓盤陸續建成,市、區內市政道路及其他配套設施逐漸完善,市區內首家五星級酒店索菲特麗豪大酒店坐落在轄區內。這些硬件的不斷完善,為洲心打造宜居中心提供了前提。在此基礎上,新城西區義烏商貿城開張營業,華南裝飾城、農產品市場等大型專業市場動工建設,整個西區逐步成為物流經濟圈。東部武廣客運站場投入使用;華南陶瓷營銷中心落地,加快了清遠由陶瓷加工基地向陶瓷營銷總部的發展。
同時洲心的物流中心打造也初見成效。特別是義烏商貿城經營規模不斷擴大,一期B區建成開業,加上2009年開業的A區,總營業面積已達
此外,以贏之城廣場為中心,輻射周邊一帶,逐漸發展成為新城區的核心商圈。2010年該商圈還引進大型商業中心———時代廣場項目,該項目投資總額達16億元,將成為清遠新的商業航母,同時將洲心打造成為未來的商業中心。
在新城不斷擴建的同時,洲心不忘通過“三舊”改造來提升城市形象和整體價值,并通過進行“三舊”改造,大大推進城市化進程。洲心對新城B6、7、9#區城中村進行改造,是全市首次棄用宅基地安置,采取公寓式或貨幣安置方式的舊城改造項目。現已有1100多人回遷,并舉行了盛大的千人入伙儀式。
此外,“十個一批”工程穩步推進,其中城西大道全部完成拆遷和清場工作,已交付土地進行施工建設;連江西路和富強路已完成征地;靜福路、鐵塔路、峽山路、峽江路等道路已全部完成征地并交付施工方進行施工建設。這些項目為洲心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內生動力,也進一步推進了城市化進程。
創新管理模式 提升城市品位
在城市管理方面,洲心通過鞏固城鄉清潔工程成果,堅持市場化運作和長效管理機制,落實城鄉清潔工程考核問責制,充分調動各村(社區)和部門的工作積極性,大力整治亂擺亂賣和“六亂”現象,切實改善該街城鄉環境衛生。同時,洲心還堅持不懈地鐵腕整治“兩違”建筑,重點是對北江一路至武廣站場、人民路沿線、城西大道和富強路沿線,以及義烏商貿城已征用土地未拆遷的村莊等“兩違”高發地區實行嚴密監控,并依法嚴厲打擊和查處。積極創新管理模式和服務方式,采取各種辦法,解決管理難題,努力改善城鄉環境,提升城市品位。
2010年洲心投入近200萬元新建67個村級垃圾池和2個垃圾中轉站,聘請專業保潔隊伍進行定時清理和實時監管,實行市場化運作并形成長效機制。此外,該街還多次開展專項行動,重點整治了武廣客運站場亂擺亂賣和洲心集鎮“六亂”現象,規范市場經營秩序。通過深入持久地開展城鄉清潔工程,該街市容市貌和城鄉環境得到大大改善,連石余寮村還成功創建成為廣東省衛生村。
去年,洲心抽調得力的中層干部,聯合區城監、轄區內三間派出所組成了一支約50人的專業巡查隊伍,對全街范圍內的違法建設實行全天候巡查。并堅持動態巡查與專項整治相結合,健全快速反應機制,對違法建設依法進行嚴厲打擊,強勢整治。一年來,共拆除違法建設222宗,拆除面積達52930多平方米,有力遏制了違法建設蔓延的勢頭,教育了廣大群眾。
在打造城市綠化方面,去年洲心投入1000多萬元大力整治水邊、路邊、山邊環境,其中對清佛公路、舊清源公路“路邊”約
數說發展
2010年,洲心實現工業總產值19.66億元,同比增長33.8%,較2005年增長6.8倍,年均增速51%;農業總產值3.08億元,同比增長7.6%,較2005年增長近一倍,年均增速13.7%;固定資產投資53.66億元,同比增長34.5%,較2005年增長28.8倍,年均增速97.2%;農民人均純收入7867元,同比增長15.78%,較2005年增長約一倍,年均增速12.5%。
發展成果惠及民生
洲心在致力于發展經濟的同時,還大手筆投入,大力發展民生事業,切實讓群眾分享到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。
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。去年,洲心投入480多萬元完成10條約
同時,洲心還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。首先,深入推進了“規劃到戶、責任到人”扶貧開發工作,投入40多萬元大力幫扶45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,并為其購買家庭綜合保險,防止幫扶戶因病返貧。其次,大力開展了農村集體林權改革工作,投入10多萬元完成全街道4700多畝林地的勘界和確認,所有山林權證及股份權益證書將在近期內發放完畢。第三,認真抓好農村合作醫療工作,投入720多萬元為村民及時報銷農村合作醫療費用,實現農村醫療保險全覆蓋。最后,切實推進了集體土地流轉工作,全街土地流轉面積達1900畝,有效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,其中青聯村委會引進550多畝種植冬季馬鈴薯項目,解決了周邊200多群眾的就業,促進了農民增收。
在教育及其他社會事業方面,投入1000多萬元繼續抓好創強后續工程,新建的洲心一中和中心小學兩所學校在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,進一步鞏固了教育強街創建成果。同時,洲心還努力配合市、區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,在全市率先開展文明樓、文明戶評比活動,有效提高了居民的文明程度;積極開展科技普及工作,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,成立了廣東省農村信息直通車服務站,切實提升了科技工作水平,光明社區還成功創建成為廣東省科普示范社區。
“十二五”前瞻
打造“四中心” 融入大市區
洲心的發展是清遠發展的縮影,根據清城區委、區政府的部署,結合洲心自身的發展特點,未來該街的定位必然和全市商貿物流中心、投資置業中心等頭銜緊密相聯。因此,清遠洲心“十二五”的工作思路主要圍繞“全市的商業中心、物流中心、旅游中心、宜居中心”的定位和目標,落實各項工作,力爭讓洲心完全融入大清遠市區,建設幸福新洲心。
在打造“四個中心”工作上,積極配合抓好現有大型商貿物流項目的建設,重點建設好時代廣場,與贏之城廣場連成一片,使之成為龍頭,帶動打造一個全新的更大的核心商圈,并充分利用這些項目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引進更多大型商貿物流項目。重點推進華南陶瓷營銷中心的建設,加快清遠由工業加工基地向工業中心的轉變;推進義烏商貿城、農產品市場、華南裝飾城等專業市場的建設,把新城西區發展成為商貿物流經濟圈。利用交通和居住環境不斷優化的有利條件,引進更多的房地產組團,繼續打造一批上規模、上檔次的精品樓盤,建設全市宜居中心;引入更多大規模的房地產項目,并逐步完善城市功能。同時,利用“三舊”改造政策,推進城中村改造,拓展城市區域,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。利用武廣高鐵開通和清遠水利樞紐工程、南山嶺公園開發等有利契機,引進資金大力發展休閑旅游業,打造全市旅游中心。重點抓好北江河沿岸觀光旅游業的開發,抓好大燕河岸南山嶺公園休閑旅游業的開發。
另外,洲心還將積極配合清遠市、區全力開展北江五橋、城際輕軌、廣清高速,以及城西大道、連江西路等道路交通項目的建設,圍繞“大廣州衛星城”的發展定位,全力推進重點項目的建設,進一步加快城市化進程,著力改善民生,全面融入珠三角,對接廣佛都市圈,努力打造成為清遠市、區科學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的窗口街道。
鎮街名片
洲心街道辦事處成立于2003年,是由原洲心鎮和小市街道撤并而成。轄區總面積63.96平方公里,轄6個社區居委會,11個村民委員會,城鎮建成面積12.53平方公里,戶籍人口11.87萬人,常住人口14.5萬人。洲心正處于一個由農村向城市化邁進的轉軌時期。
洲心地處北江南岸,有延綿十多公里的江岸線,地理位置十分優越,交通四通八達,廣清高速和清連高速在轄區內交匯,107國道、清佛一級公路貫穿境內,有3條大橋連通新舊城區,距離廣州市中心
洲心是清城區的“魚米之鄉”,極適宜發展城郊型農業,洲心燒肉、燒雞和河鮮等美食早已聞名遐邇;以房地產開發和商貿為龍頭的第三產業方興未艾,功能齊全的住宅小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,有效地輻射帶動了新市區的繁榮和發展,加快了城鄉一體化的進程。